编者按:2018年5月10日,由搜狐汽车、搜狐科技、搜狐财经、搜狐焦点、搜狐体育、搜狐时尚联合主办的致敬改革开放40——2018首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在京举办。倏忽十几载时光,中国品牌不断登顶世界舞台。2017年5月10日,中国品牌日正式成立。这既是对时代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的召唤。百舸争流,万物生长。2018首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邀您赴一场跨界盛会,共探中国品牌的未来。搜狐汽车第一时间为您带来现场报道。以下“新出行的无限挑战” 互动研讨环节,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轻享出行总经理王春风的主要观点。

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轻享出行总经理 王春风

常岩:在如何看待这些比如分时租赁,共享出行这些商务模式的问题可以切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车,一部分是服务。北汽新能源可能车这部分已经做好了准备,那么你们在共享出行这个服务上有什么新的想法?

王春风:我的观点先从趋势上看,实际上现在共享出行在未来的交通模式里面或者结构里面一定占据一个非常大的比重,未来的个人出行,公共交通出行还是共享出行趋势已经无法改变,这是第一个,这样的话未来的出行结构将有很大变化。

第二个,客户结构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C端个人客户为主的购买主体未来将出现以B端为主的运营商的客户结构。

第三个,围绕所有出行的场景,关于产品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实际上必然会引起主机厂定位的变化,或者主机厂应对的变化。

在这方面实际上从我们的角度,北汽新能源更多的还是从客户的出行场景和他的生活场景的一致性作为载体。我们从为客户提供原先的一个产品,到现在提供一个“产品+X”的整体的生态,这是我们的理解。

常岩:我们知道,您负责的北汽新能源共享服务已经运行一段时间了,您觉得主机厂做这个业务有什么天然的优势吗?

王春风:从现有的共享汽车或者再聚焦一点,分时租赁这个行业来说,我们这个行业有四大类在做:第一类是关于以主机厂为背景的;第二类是以互联网的初创公司;第三类是很多传统的租赁公司转型升级来的;第四类在最近这几个月时间内,很多互联网巨头开始陆陆续续进来了,这四类企业各有各的优势。

判断整个共享出行所具备的标准,第一是需要强大的线上平台能力;第二是强大的线下运营能力;第三是源源不断的资金能力;第四是当地围绕车也好、桩也好的资源整合能力。

回到主机厂,主机厂在这四个方面,车是天然的一块,二是关于资源整合能力,三是关于线下的运营。实际上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各个模块基本上比较成熟,唯一有可能和这些互联网公司相比有缺陷的就是围绕客户的需求,如何整合到一个比较牛的线上平台。所以这四个方面也是代表这个行业从事这个领域的一些标准。

常岩:我们这次论坛讨论的比较和谐,大家都认为彼此都特别重要,但是我们更想看一下主流品牌的应对,各位嘉宾说一定程度上吹捧新势力,对传统品牌也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因为其实他们在技术积累和行业理解上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你们所在品牌对于新造车势力产生之后,整车市场状况上做了哪些跨界的运营手法或者一些新的姿态来应对这个市场变化?

王春风:我的理解从两个方面,新势力确确实实给整个行业,整个产业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因素。我们从实际的操作来说也做了一些准备,不管是在产品方面,是智能网联也好,智能座舱也好,智能驾驶也好,都有很清晰的路线图。从客户的关注角度来说,不单纯是产品,以新能源为主的充电我们也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围绕服务、网络、出行,实际上在这方面主机厂,北汽新能源也做了很多准备。

刚才提到一个词,跨界融合,这个有可能是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思考更多的一点。就是我们始终认为在现阶段开放和共享是跨界融合的核心的关键词,因为新能源的汽车产业到了今天,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商业逻辑,就是它有可能不再会像传统的燃油车这个行业一样在博弈。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发展阶段,大家已经到了共享,共融,共同发展的阶段,所以围绕这一块我们也说说两方面的理解:

第一,在核心技术上是关于融合的关键点。今年3月份也是北汽新能源和同行主导发起了国家级新能源汽车的科创中心,这个3月份已经挂牌了。实际上这个科创中心更多的是围绕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核心技术的突破,真正要把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用这个理念对全行业的合作伙伴进行开放。

第二,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围绕整个技术、研发到制造一直到资本,包括供应链以及在后市场这六个方面,实施开放共享这种战略。我们也愿意向整个行业,整个产业来开放我们的资源。

常岩:谈到全行业和开放这个环境,整个国家对于无人环境的支持和开放力度逐步提升,北京、上海逐渐开始自己的无人驾驶路试,北汽新能源也是第一批参加到北京路试环境当中去的。一方面请王总分享一下现在北汽在无人驾驶方面的布局,另外一方面希望您从共享出行服务的提供来大胆给我们畅想一下,在中国的环境下,什么时候能享受到L4级别没有驾驶员的共享出行。

王春风:人工智能也好,智能驾驶也好,现在谈得太多了,我想说三个基本观点。所有的人工智能和智能驾驶要有大量的实践,从中得出大数据,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要有对时间和场景里面的输入以及输出的逻辑判断,这才有算法;第三步,有了算法才能有规律,才能到智能阶段。在新能源或者新能源人工驾驶阶段,大量的数据还没有积累出来,北汽新能源到今天有20多万客户的积累包括行驶、包括驾驶行为,到现在为止还在不断努力。这条路除了技术、装备和环境的变化之外,随着最基本的数据积累还需要走很长时间。

第二,在未来共享出行领域,未来共享出行网约车也好,分时租赁共享汽车也好,还是出租车也好,随着技术的进步一定会融合到一起。现在网约车有司机,共享汽车没有司机,未来这两种业态整合到一起,通过技术的进步,不管是提升效率还是降低成本已经是肯定的。如何转化落地?确确实实我没有时间表。这条路有可能很漫长。我只举其中最简单的一个点,5G时代什么时候到来才有可能是一个起端,在通信上如果都不具备的话,今天谈其它有可能都无从谈起。

北汽新能源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准备,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我们也发布了达尔文系统、人工智能系统。我们的考虑也是基于过去这么长时间的积累,在顺义水上公园进行封闭场景下的无人驾驶。我们的达尔文系统基于所有无人驾驶这条路的探索,想表达它的三个特征:解放人、愉悦人、自学习。在这块业务里面,真正达到不管从企业的造车来说还是用车来说,改变一个思维模式,在这方面我们还在持续短地探索。

常岩:刚刚王总提到一点对我很有启发性,有时候关注在新出行这个行业,制约无人驾驶这样一个技术普及的点很可能是5G,这样看起来相关度并不太大的行业。从智能汽车到智能出行的关键点,涉及到的行业越来越多,涉及到的行业品类和厂商越来越多。

未来几年的工作当中,您所在的品牌会把自己的定位打造成怎样的品牌,你们如何看待专注与扩张之间的关系?你们的品牌专注某一领域做大做强还是尽可能覆盖移动出行的完整产业链?

王春风:专注于扩张,我想换一个词。专注这条路肯定要走,我们不叫扩张叫开放。除了做好今天应对整个市场的变化,不管是共享出行的变化还是客户结构的变化还是未来技术趋势的变化,这条路继续走。第二,开放这条路还是坚定不移往下走,我们始终相信越开放越成长,特别在新能源、新的产业、新的今天,真真正正大家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才有越来越多的统领者和我们进行产品突破、模式突破、新势力突破,这也是北汽新能源往下走下去的方向。

常岩:北汽新能源将成为一个怎样的品牌?

王春风:这个题目有点大,不管品牌如何定义,最终回归到事情的本质就是回到客户,客户的出行场景和生活场景一定回到这里面去,从现在的出行工具变成移动空间,变成现在的轻出行到未来的轻生活,所有的品牌和客户如何来做一些关联?这里面有很多的诠释方式。在这里我有可能理解弱一点,无法准确回答这个概念,但是这里面的载体非常重要,一定要回归到车。今天和消费者之间有很多的沟通方式、交流方式,未来车成为重要的载体,人和车之间、车与车之间、车与万物之间有可能会变成一个中枢。